close


各位大大好~~~
我在功課上有疑問耶
她說 在早.中.晚期人們生活的共同特徵是?
大坌坑文化特色?
金屬器時代
此遺址出土ㄌ許多外來物品 如中國的同前.南洋玻璃珠等 代表什ㄇ意義?
此一組可能是哪一族祖先?
以上我都看不懂 希望大大能幫我一下








er">


石器時代指人們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這時因為科技不發達,人們只可以石頭製造簡單的工具。而隨著時代的推進,人們對石器的研製也在不斷改進。而在時代劃分上,石器時代大致可分為三個時代──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認為這段時期在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時期劃分一般採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體上分別相當於人類體質進化的能人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


大約在150萬年前,一支進化程度更高的人種,直立人( Homo erectus)出現了。直立人學會了掌握和製造更複雜的石器的技巧,同時活動範圍由非洲擴張到的亞洲,如中國的周口店人。在歐洲人類活動的最早證據是100萬年前被使用的一種更先進的手斧



中石器時代

在大約二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漸漸過去。人類亦開始改變其生活習慣。因為自然氣候變暖,使採集和漁獵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而為了在新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新的發明、創造繼續出現,而且比舊石器時代時更多。這就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也就是中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組合成的小型工具。在某些地區可以找到捕魚工具、石斧以及像獨木舟這些木製物品。


這個時代的遺跡並不多,通常都侷限在貝塚。在世界上的森林地區,可以看到森林地開始被開發的跡象。森林地的急遽開墾是新石器時代的事情,因為農業而需要更多土地空間的關係。


而隨著農業的出現,中石器時代的人們開始改變其生活。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將植物的果實加以播種,並把野生動物馴服以供食用。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同時農業與畜牧的經營也使人類由逐水草而居變為定居下來,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開始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使人類開始出現文明。


在中國,這個時代出現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細石器文化等文明。


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能夠製作陶器紡織,發明了農業和畜牧業,開始了定居生活。


在新石器時代完結後,人類開始進入銅器時代



大坌坑遺址,位於台灣台北縣八里鄉埤頭村公田聚落南方,海拔約30至40公尺的緩坡上。根據考古發掘的報告,該遺址的年代在距今約7000年至4700年之間,為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期的一層文化。該文化不但是最早可以辨認出來的南島語系祖先(台灣原住民祖先)型文化,同時也是台灣農業最早的起源地。大坌坑遺址目前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大坌坑文化是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其命名雖然是來自首次發掘出該文化器物的大坌坑遺址,但是該文化卻廣泛分佈於台灣全島各地以及廣東福建的沿海地區。年代推測應該在距今7000年至4700年之間,到該文化晚期,不同遺址的區域性差異開始出現。目前我們至少可以辨認出大坌坑文化的幾個次類型,包括北部的大坌坑類型,南部較早的八甲類型、較晚的鳳鼻頭類型,東部的月眉類型等。


在大坌坑文化時期,其聚落還甚小,通常位於河口或近於海岸的階地,以狩獵和漁撈營生,也採集野生植物種子和植物纖維,可能已經有種植根莖類作物的初級農業。從比較研究推測,這個文化的主人可能是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而台灣的原住民正是南島語族的一支,因此大坌坑文化可能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型文化,也可能是整個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型文化。


和這個文化相類似的史前文化,也出現在閩江口以南到雷州半島附近之間的大陸東南沿海地區。該文化與中國北方的「仰韶文化」同期。


由大坌坑遺址出土文物來判斷,我們可以知道該遺址的主人在製陶及磨製石器的技術上十分發達,其中尤以陶腹施滿粗繩紋的陶器為代表,所以又稱為「繩紋陶文化」。 這種陶器多為手製,含沙,質地鬆軟,顏色呈紅褐色,火候不高,約攝氏400-500度。


繩紋陶器型簡單,通常只有兩種。罐形器口部低。陶器口徑不大,一般在14-18厘米之間。大部分陶器在口緣下方頸部以下施滿繩紋。部分口緣上方或肩上施有劃紋,紋樣通常是兩條或兩條以上近於平行的線條,畫成間斷或連續的波折紋、直線紋、交叉紋等流暢的線條,甚具特色。


大坌坑遺址發現的石器不多,計有打製石斧、磨製石斧、網墜等。由於發現過樹皮打棒,推測當時已經有樹皮布


值得注意的是,大坌坑遺址包含多層的史前文化層;除了屬於最下層的大坌坑文化以外,中間有圓山文化層、植物園文化層,最上面則是為十三行文化層。這表示在上述不同時代階段,都有人類曾經在此居住。


1992年1月10日,大坌坑遺址由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參考資料
佐助